中国茶饮料行业全景速览:茶饮料向高端化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一、产业链:上游供给增加,带动茶饮料行业的发展

茶叶作为茶饮料主要的原材料,对茶饮料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2017-2021年中国茶叶产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2021年产量达到了316.4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23.22万吨,为茶饮料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在包装方面,目前中国茶饮料包装主要分为金属三片罐、利乐包、聚酯瓶,其中聚酯瓶有良好的透明度,表面光泽度较高,广泛应用于各种茶饮料、果饮等需要热罐装的饮料,占据国内饮料包装市场的主要份额,其市场前景广阔。

二、行业现状:凭借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需求,新式茶饮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饮料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据统计,目前在饮料市场中,茶饮料占比排名第二,为15.6%,其中茶叶、茶包、及茶粉的占比较高,为43%,但是茶饮行业内卷严重,新式茶饮以其趣味性、时尚感、参与感、体验感、健康便捷、口感优良且多样等特征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普遍欢迎,据统计,在2019-2021年新式茶饮门店数量整体处于增长态势,2021年门店数量达到了55万家。

三、企业分析:茶饮占比较大,市场热度持续走高

当下,年轻一代更喜欢康师傅、统一等茶饮料品牌,主要是这种茶的消费方式更方便、有趣和时尚。根据公司年报,康师傅和统一在饮料产品中占比最大的是茶饮,分别为40%、43.3%,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企业推出新产品,打造年轻品牌,两家企业的茶饮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

四、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扩展茶饮市场空间

新式茶饮行业赛道玩家居多,企业品牌加速扩张,促使行业内竞争加剧,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茶饮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并在同质化困境中破局,就需要持续研发新品,打造线上线下全消费场景,利用数字化提质增效,并塑造和传递文化品牌,向高端茶饮发展。

一、产业链:上游供给增加,带动茶饮料行业的发展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茶饮料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指原材料供应及包装生产,茶叶作为茶饮料主要的原材料,对茶饮料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代糖、维生素、防腐剂等等,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口感和营养成分,而包装的生产为人们提供一种便利;中游环节是指茶饮料从萃取到包装的生产过程,之后产品将会运送到下游行业,最终由消费人群在超市、便利店、线上平台等销售渠道进行购买。


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保持平稳的状态,为茶叶产量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在2017-2021年中国茶叶产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2021年产量达到了316.4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23.22万吨,由此可见,中国茶叶产量将保持增长状态,为茶饮料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茶叶作为茶饮料主要的原材料,其需求量旺盛。

在包装方面,目前中国茶饮料包装主要分为金属三片罐、利乐包、聚酯瓶。金属三片罐是中国大多数商家使用的茶饮料包装,具有损耗小、阻隔性优良、包装印刷色彩鲜艳、加工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是由于罐装茶对内涂膜要求严格,成本较高,加之环保处理困难,其发展前途受到一定影响。利乐包在中国也有相当的市场,但由于回收处理困难,需要开发替代材料。聚酯瓶有良好的透明度,表面光泽度较高,广泛应用于各种茶饮料、果饮等需要热罐装的饮料,占据国内饮料包装市场的主要份额,其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茶饮主要有三种萃取工艺,分别为高温萃取、低温萃取、微波/超声波辅助萃取,其中高温萃取工艺的优点表现在茶叶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等可溶物固形物的提取率高,但同时会因为萃取温度高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茶红质、茶黄质色素会部分分解,类胡罗卜素、叶绿素等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茶汤色泽较深以及香气成分缺失等。低温萃取工艺表现在对茶汤中茶多酚及香气物质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持茶汤中原有的风味和滋味,同时减少液体茶饮料“冷后浑”的现象。微波/超声波辅助萃取与传统加热萃取相比,一般具有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等特点,特别是当低温萃取和超声波辅助相结合时,在保证茶汤香气和滋味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萃取率。

二、行业现状:凭借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需求,新式茶饮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1、茶饮市场占比较大,线上消费拉动茶饮增长

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饮料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饮料品类之一。据统计,目前在饮料市场中,茶饮料占比排名第二,为15.6%,其中茶叶、茶包、及茶粉的占比较高,为43%,未来在我国茶饮文化、健康意识普及等多个因素影响下,预计我国茶饮市场将整体继续增长。


在2017-2019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跌至1031.92亿元,2021年茶饮市场规模逐渐上升,较2020年增加48.81亿元;零售量从整体上来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2020年下降趋势明显,较2019年减少18.76亿升,2021年上升到125.06亿升。由此可见,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消费人群居家隔离,对线下茶饮消费冲击较大,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平台购物越来越便利,居民可以在线上购买茶饮,茶饮销售逐渐恢复。

2、茶饮行业内卷严重,新式茶饮脱颖而出

目前,随着茶饮行业内卷严重,新式茶饮以其趣味性、时尚感、参与感、体验感、健康便捷、口感优良且多样等特征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普遍欢迎,据统计,在2019-2021年新式茶饮门店数量整体处于增长态势,2020受疫情防控影响,新式茶饮销售受阻,营业收入下降,门店不堪重负,其数量也随之下降,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门店数量达到了55万家。由此可见,人们对新式茶饮的需求仍处于较大的增长幅度,这主要受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健康、时尚、新潮、个性的追求。

如今新式茶饮行业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了解新式茶饮消费者的关注因素,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数据显示,2022年消费者购买新式茶饮考虑最多的时口感方面,占比达到29.40%,好的口感让人心情愉悦,且利于新式茶饮的长久消费,其次,质量安全是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对健康、营养方面考虑较多,因此,质量安全占比较大,为28.20%,与前两大因素相比,价格因素占比较小,为12.10%,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在降低,对茶饮料品质及包装的要求在提高。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三、企业分析:茶饮占比较大,市场热度持续走高

当下,年轻一代更喜欢康师傅、统一等茶饮料品牌,主要是这种茶的消费方式更方便、有趣和时尚。根据公司年报,康师傅和统一在饮料产品中占比最大的是茶饮,分别为40%、43.3%,其中康师傅以冰红茶最为出名,为了契合消费者既要好喝又要健康需求,推出无糖冰红茶,其热度和销量持续走高;而统一企业中国开拓子品牌小茗同学以更年轻的消费者形象与消费者接触,打造年轻品牌。

据统计,康师傅茶饮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51.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79.9亿元,统一茶饮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59.6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62.8亿元,康师傅由于整体规模更大,聚焦核心产品,以多口味、多规格产品满足不同场景年轻化的需求,稳居茶饮市场领导地位,其茶饮营业收入比统一相比较多。

四、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扩展茶饮市场空间

1、加强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高端茶饮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人们对茶饮料品质及包装的要求在提高,高端茶饮在产品上专注于使用优质、新鲜的原材料,重视产品的品质,讲究产品的外观与包装,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同时又能扭转消费者对奶茶“不健康”的固有印象,另外,新式茶饮行业赛道玩家居多,企业品牌加速扩张,促使行业内竞争加剧,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茶饮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并在同质化困境中破局,就需要持续研发新品,打造线上线下全消费场景,利用数字化提质增效,并塑造和传递文化品牌,向高端茶饮发展。

2、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提升零售运营效率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加上整体经济的不确定性,让众多茶饮品牌措手不及,面对线下实体门店运营成本压力,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较快发展,中国年轻消费者正逐渐养成线上消费的消费习惯,线上消费带动社交媒体的使用,助推新茶饮品牌快速引流获客,例如企业可以通过APP、小程序等,依托公域流量获取会员;通过提供积分兑换、社区运营、会员商城等功能加强会员留存、降低获客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饮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多元化经营成为发展主流方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零售业务,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快速地了解目标客户的现有消费特点和消费需求,方便企业进行运营决策的调整,加速布局新零售,进而提高客户的黏性及复购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来源:智研咨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老徐谈茶:大名鼎鼎的冰岛老寨为何如此出众?且听老徐分析!

下一篇普洱茶投资分析:高端普洱茶十年谈 带火了名山却未夯实基础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