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韭菜太多,台地茶已经不够用了?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今年云南茶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多年毫无存在感,一直抬不起头来的台地茶,居然涨价了。而且是在受疫情影响,市场不景气,古树整体不涨,部分产区甚至略降的前提下,台地茶逆势上涨,你说奇怪不奇怪?
说奇怪,搞清楚原因就不奇怪,根据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在供需关系中,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古树不涨,部分产区下降这个好理解,疫情影响,本身市场遇冷,很多外地茶人不容易来,来了也不敢放开收,尤其后期雨水偏多,更不敢收,供大于求,这都是原因。
但是台地茶为什么能上涨呢?
客观的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疫情导致用工荒,工价上涨,不好找工人,这个对古树来说占比小,影响不大,对台地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当然这个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还是需求突然增大,如果没有需求,宁可不采也没法涨价。
台地茶这么多年一直不受待见,除了大厂压货,低端产品,旅游商品,造假古树之外,哪里突然多了这么大需求呢?答案就在快速崛起的直播间当中。
本来想找几张茶叶直播数据图,后来发现无论是公众号还是网页相关内容都被删了,这样也好,省得找麻烦。本来我也对这些直播没有敌意,现在就更没必要误会了。
台地充古树在普洱茶界是一直以来的传统,所谓家家冰岛,户户班章,有没有短视频,有没有直播并不会有根本改变,只是直播加速这种产品流通了而已。
直播当然也不只是加速低端产品流通,也有中高端产品流通,不过低端产品在目前模式下比较占优势。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发牢骚,而是借此机会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直播平台为茶行业带来什么?
提到直播,很多人态度都是两极分化。有的人嗤之以鼻,认为是直播扰乱了市场。有的人顶礼膜拜,认为是大势所趋,谁跟不上形势谁就要被淘汰。其实这些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
实质是什么?直播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直播对茶行业的影响。
短视频也好,直播也好,本质是视觉和听觉的传播。而茶是一种饮品,消费者的感受和评价主要是建立在味觉、嗅觉和触觉基础上的。这种不对称性是这个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
这里面可展开的东西很多,你也可以观察别的行业,看看那些主要靠视觉信息可以判断的产品,然后就会豁然开朗。
那么是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追求滋味口感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有口喝的就行。这个时候如果商家能提供额外的感受:比如这款茶其实是什么名山古树,原价一万八,现价一百八,你因为如此幸运才能得到。
即便这部分消费者未必真的相信,但是他得到了一种之前没有的心理享受:似乎我占了大便宜,好像我喝了名山古树。虽然这种感受没那么确定,但是隐隐约约也聊胜于无,那么对于他来说,买这些茶是何乐而不为的,因为得到了某种精神愉悦。
还有一些只看包装的消费者,或者认准某品牌已经喝过的产品的消费者,这些都是只凭视觉可以判断的,并不需要追求滋味香气。
真正对滋味香气口感有要求的消费者,很难通过直播平台买到心仪的茶品,不是完全不可能而是很难。为什么呢?一个是前面说的真正需要的信息和展示信息完全处于不同的频道,没法真实体验。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藏着一个商业秘密,以后有机会再聊。
另一个原因是我前面说过网购平台的普洱茶悖论现象(参考之前发过的《普洱茶悖论》这篇文章)。简单来说,就是以次充好商家因为利润巨大,可以加大投放,从而更容易获得流量,消费者如果只是搜索关键词或刷直播,基本只能进入这些商家的商铺,买到好茶的概率很低。
我自己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个结论。对于普洱茶实在太熟悉,什么段位一张口就知道了,所以我很少在网上买过普洱茶,个别的也是研究参考用的。但是对于一些我没那么熟悉的茶类,我有一些网购的经验。
有些茶类比如岩茶、单丛等等,我只是认识非常有限的几个茶人,虽然来源还算靠谱,但是我没有像普洱茶那样深入茶园,也没有做普洱茶这样的海量收样和研发,我无法评估他们的水准,不知道这个门类最高水准到了一个什么地步,我想试着通过网购来了解一下。
我的网购策略当然不是99包邮的班章,那买到好茶的概率是零。我的策略是在尽可能小包装(哪怕只有一泡)的前提下,买的基本都是最贵的茶。这样你花几十到千元左右,就可以基本涵盖这个领域价格最贵的茶了。
结果非常令我吃惊,那就是我网购的茶,无论多贵,哪怕千元一泡,平均水平还不如我前面说的私下认识的那几个茶人的茶。而价格则是量级的差别,换句话说我买单价合几千一斤的茶,水平并不比我认识的茶人几百一斤的茶品质好。
比较贵的茶,而且还是选择看起来相对靠谱的商家,尚且如此,其他茶可以想象。
我仍然相信,网上是可以买到好茶的,但是因为被肯大投入买流量的劣质茶压制,可能藏在十几页,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后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太难找到了。这就是普洱茶悖论。
只要是网购,在缺乏公信品牌和明确标准的领域,必然都存在普洱茶悖论。直播并没有产生新的现象,但是让普洱茶悖论在某种程度上力度更大了。在直播平台我也试着买过,基本情况和之前差不多。这也是台地茶供不应求的原因所在。
顺便说一句,我网购瓷器的情况就好得多,因为基本信息视觉都能呈现,我也不会听商家鬼扯,根据我掌握的知识判断就可以了。
未来的趋势
未来会如何发展,商家和消费者如何应对呢?
1前面说了直播虽然短时期拉动了消费,但是行业本质并没有改变,影响也只是一部分消费群体,而且这种影响会逐渐饱和甚至会缓慢下降。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消费力也是有限的,在没有新技术新渠道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整个市场必然达到饱和。
2对于以次充好大发“福利”的商家,很多人虽然捡便宜的快感得到短暂满足,但长期坚定不移当铁粉韭菜对智商要求还是太高,大部分人还是无法适应,所以这部分生长最快的市场逐渐饱和后反而会缓慢下降。
3还有一些相对大一点的品牌,消费群体相对固定,网上搞活动不过是和线下经销商抢市场,也不能玩的太过,所以经过一轮热度之后,也是会逐渐稳定下来。
4有一些做的量也不大,做的相对靠谱的茶人,比如一些专门收古树原料的茶人,如果表达能力强,可以借短视频和直播增加一些粉丝,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拓宽渠道的机会,但是对大的市场影响不大。
5而且普洱茶新茶并不那么好喝,如果仅仅靠跑茶山拍视频的话,即便货真价实,如果没有高水平工艺、科学藏养,对于有更高要求的茶友来说,吸引力还是不够的。
这是一个大致的判断。最后再回答之前的一个问题:这种情况是不是会把普洱茶市场搞乱?
答案是否定的。短期肯定是会让一些消费者上当,但慢慢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影响没那么大。再说本来就挺乱的,再乱也乱不到哪去。
还是那句话,哪有人想去潘家园地摊上找真古董,也就是图一乐,市场会逐渐分化的,如果消费者真想喝好茶,慢慢你也会找到更合适的渠道,不会盲目在直播间里拼杀的。
那是不是应该规范行业,应该严格审查直播间产品?我的回答是,没用。因为操作起来相当麻烦。交税最多的大企业的原料都知道怎么回事,你指望去严查不现实,大鱼都不吃,哪有精力去找小鱼小虾,得不偿失。对于相关部门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古树造假,而是消费者投诉,而处理消费者投诉,并不一定要这么麻烦。
这个问题要真正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事儿要做,这个不急,我们以后慢慢展开。
作为一个坚定的普洱茶长期主义者,普洱茶科学藏养的乐观主义者,我对普洱茶的未来还是看好的,对于直播行业我也是支持的。之所以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不是不想挣钱,也不是有什么敌意,主要是常年跑茶山,一不想架的太高,二不想混成脸熟,那样很多事儿会比较麻烦,我又是怕麻烦的人。
喝到茶很惊艳,看到人不认识,最好。
来源:茗寿堂,一碗茗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 逃:逃离芳村茶市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