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由河源市茶叶协会提出,并于2023年立项。本标准归口河源市茶叶协会,由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市茶叶协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广东茶叶产业取得飞速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省内很多地方具有农村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河源作为广东省的主要茶叶产区,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排名均靠前。从2017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市委市政府精心布局,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源市茶叶产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8年)》等文件,支持茶产业发展,引导构建茶叶产业"一心二园三区一带"的发展格局。
红茶是国际茶业市场的主流产品,消费人群十分广泛。中小叶种红茶是客家河源红茶的主要品种,产量大,辐射茶农广,其加工增值显著,消费市场的认知度较高,发展前景广阔。该茶以客家河源地区范围内种植的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具有更丰富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茶香气更为多样、浓厚,韵味更显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随着河源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制作客家中小叶种红茶的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市现有茶叶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受限于企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各茶叶企业的加工工艺与条件下有较大差别,茶叶原料的选择也各不一致,导致现有市场上的中小叶种红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河源红茶的声誉与效益。通过本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客家中小叶种红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品牌质量的高度统一,在广大的消费者中树立起“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品牌形象,塑造知名品牌,从而提高生产企业效益,同时让广大茶农受益,推动河源红茶产业的发展。其次,本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也将极大促进我市红茶生产企业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管理和经营,为各级政府开展红茶产品的质量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为了保护河源中小叶种红茶的质量和特色,促进河源红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制定《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势在必行。
三、制订过程
1、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质量管理、贮藏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客家河源地区生产的,以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2、标准编制的主要过程
2023年8月,河源市茶叶协会成立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标准编写小组,召开了编写小组会议,决议由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市茶叶协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开展《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制定的资料收集和标准文本的起草工作。
2023年9月,标准起草小组在红茶主产区对主要的茶叶生产企业进行调研,收集红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初步形成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
2023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发放给标准的起草单位以及我市产量较大的红茶企业进行意见征集,并根据征集回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此报批稿,并向河源市茶叶协会与河源市市监督管理局报批。
3、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13738.2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30375茶叶贮存
四、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
(1)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原则
标准内容和技术要求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相互衔接与协调,避免发生冲突。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充分参考了红茶相关国家、行业与地方标准,根据GB/T13738.2功夫红茶、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NY/T3222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43/T1926常德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结合我市中小叶茶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要求,确保标准的合法性、科学性与先进性。
(2)实用性、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来自我市主要中小叶种红茶生产企业,在收集技术参数后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论证和生产实践,在标准的技术内容上力求完整统一,确保标准内容覆盖中小叶种红茶的生产全过程,力求标准内容简单明了,体现了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3)环保性原则
本标准中规定的品质要求,加工条件,加工流程,产品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藏等各项技术操作做到在现行的标准和条例前提下,力求安全优先、环保优先、绿色生态优先,体现了标准起草的环保性原则。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编写依据
(1)格式
本标准在格式上严格按GB/T1.1给出的规则编写。
(2)标准结构
通过分析,《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质量管理、贮藏与运输。
(3)标准的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客家河源地区生产的,以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本部分对中进行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定义。
4、加工要求
本部分对中小叶种红茶加工的原料、辅料、加工环境、加工设备、加工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定。
5、质量管理
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
6、贮藏与运输
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在加工后的贮藏与运输一切的相关要求。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相关企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无分歧意见。
七、贯彻和实施建议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是我市独有的农业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强的示范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实施生产技术标准的丰富经验,我们将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开展技术培训,宣讲标准的主要内容,促进中小叶种红茶新标准的实施,推进红茶新产品的开发。
(一)组织宣贯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本市红茶相关企业与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二)沟通宣传
加强与媒体沟通,做好舆论宣传,由点及面,将标准的推行使用情况及时快捷地进行报道宣传。
(三)成果转化
1、搭建该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农科所、茶园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提高标准使用率,带动其他企业参与使用新标准,省、市、县纵向联动推行,将新标准推行到全省各农科所、茶园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2、升级为地方标准:河源红茶产业发展迅速,产量越来越大,产品也将面临着由量转质的发展过程。加强红茶加工技术的标准化,统一中小叶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与品质要求,对于促进河源红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议将此团体标准申报为地方标准,以提高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影响力。
来源:河源市茶叶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珠遵携手 开辟湄潭茶饮“新赛道”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