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块钱10包的茶包,‘讽刺“了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
所谓新消费行业,也并不能脱离传统商业本质,以好的产品和口碑获取市场认可,这才是新消费品正确的未来之路。
”
11月15日,茶饮消费品牌Chabiubiu创始人王雨朦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一位女性新消费创业者的艰难求生》,剑指与各大平台之间的矛盾。
王雨朦自述,其品牌被盒马通知停止合作,并要求限期清走数万盒货物,这是压垮她的稻草,所以她要进军小红书。文章中,王雨朦以两个孩子母亲的视角,控诉了包括淘宝的流量机制、盒马、其他直播平台、大主播坑位费、直播投流效果不佳等,也承认了自己在创业中拿到了投资后被资本驱动进行“烧钱”行为,她说“从战战兢兢到自信膨胀,只需要一轮融资,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就盈利的公司,逐渐变得开始能接受亏损,心态上也有了赌的成分,我开始相信,烧钱真的是无所不能的,能让数据一飞冲天。”
她也承认“现在再回看那段时间整个市场的疯狂,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事情整个新消费行业上下游几百万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数家媒体对其遭遇进行了报道,但笔者有不同见解,在我们同情她的遭遇时,我要与Chabiubiu创始人王雨朦商榷她在推文和一些品牌软文中关于茶的观点——她在《每日人物》的稿子里提到,“此刻,我们定价79元的产品,正以39.98元的价格摆在盒马的货架上,旁边写着‘天天低价,件件爆款’,真的是莫大的讽刺。”
这讽刺的是谁呢?
悲情的背后 请尊重下专业
王雨朦自称:“我在全国各地跑产区,测口感,寻找好的茶叶,我几秒钟就能分出来,好原叶不苦不涩,坏原叶没有香气。而我们调配的每一款茶,比例和搭配也是2000-3000次试验才定下配方。”
并且她特地贴出了一张茶叶审评的照片,18个专业评审碗显示专业,但是笔者发现图片中只有两个标准评审杯,其他都是非标盖碗,也并没有准备评审品饮用的茶匙、茶杯和计时器,所以无法了解她是没有勺子和杯子的状态下,是如何去品饮茶汤的,是靠意念吗?或者换句话说,道具都没准备好,只是为了拍照留念表示专业?
浅谈一下茶叶的审评,我们通常用的国标审评方式,我们称之为感官审评法。感官审评法运用嗅觉、味觉、视觉、触觉,通过审评茶叶外形(条索、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多个方面对茶叶的高低优次做出评价,对茶叶做全方面的审评。
女生的感觉器官,尤其味觉有先天优势,但人的感觉器官受到生活习惯和自身身体基因影响,审评法本身就是为了降低感官审评的主观性,通过多因素对比,尽量做到结果客观准确。
通常一泡茶的好坏评审,需要经历分别三次闷泡,以绿茶为例,分别是2分钟+3分钟+5分钟,乌龙茶要求更高,采用的闷泡时间是3分钟+5分钟+5分钟,并且填写感官审评表,对每一款茶详细分析和记录,最终对比产生结果,且需要多人参与,降低客观影响。
所以,任何一个茶人都不敢说“寻找好茶叶,我几秒钟就能分出来”,这话显得极其可笑和不专业,通常大品牌的茶厂,专业审评师团队,一天面临上百款茶的审评,因为品种繁多,但审评也需要好的身体,更需要时间,大多数时候是站着来回走动的,因为需要不停的换茶叶、泡几十款茶、倒茶渣、记录、分析、讨论,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更何况是每款茶要进行2000-3000次搭配测试。
且审评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对于茶叶原叶采购、工艺流程控制、品质把控等,都需要创业者亲身体验:茶山是必须得去的,去看生长环境、生长状态,根据天气确定生产流程,在制茶季,甚至需要进到厂房车间进行观察,甚至亲自上手操作。
所以谈及2000-3000次,以及所谓上万次的评审,笔者持怀疑态度,这是常识问题。
关于高端 请不要偷换概念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界面查阅盒马平台看到,Chabiubiu尚在售卖的葡萄乌龙茶售价49元/盒,每盒10袋,均价4.9元/袋。而在盒马平台上搜索袋泡茶,其他品牌如同为新国货品牌的CHALI袋泡茶均价在3元/袋,英国WHITTARD阿萨姆红茶售价虽然在49元/盒,但每盒有50袋,均价不到1元/袋。
也就是说,Chabiubiu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并不便宜,这是因为创始人王雨朦一直在各种软文宣传中宣称:“在研发上一直坚持高品质的原叶茶。”“袋泡茶都是机器滚出来的,好茶叶滚碎了口感会苦涩,碎茶咖啡碱会析出,很难好喝。”
为了防止引起对更多喝茶小白的误区,我们从茶专业角度分析她的一些销售说辞是否站得住脚?
1. 苦涩不是好茶?
茶的苦涩味确实是茶的一种本味,但不能单纯地认为苦涩就是一种不好的体验。实际上,茶的苦涩味浓淡取决于茶叶中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
苦涩味实际上可以被视为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证明。当苦涩味化得快时,这证明了茶叶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优良。以普洱茶为例,班章、老曼娥等茶叶就是这方面经典型代表。
因此,在品尝茶时,苦涩味并非完全负面的属性,而是茶叶品质和工艺的一种体现。在专业的品茶过程中,人们甚至会特意去品味这种苦涩味,以判断茶叶的真实价值和品质高低。不同茶类,品鉴要求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2. 采摘越早,茶营养越高?
在其他软文中,她为了对比原叶茶与碎茶的优势,也对媒体强调:越早采摘的原叶,其等级越高,营养越丰富。相反,越晚采摘的,等级低的茶叶,才会被制成碎末,营养物质被破坏,风味流失。
这里很显然,她把原叶与高端划上等号,把芽头与好的营养和风味划上等号。
采摘越早营养越丰富这一点其实以营养学标准的话,反而是采摘晚的相对营养会更丰富一些,因为经过大量的光合作用,内含物质包括了多酚类物质,含量是远远高于芽头和鲜嫩叶的,因为在嫩芽和嫩叶的时期,没有经过大量的光合作用,所以只能说是氨基酸类的物质相对丰富,但是它的多酚类物质一定是没有成熟叶多,包括糖类物质的沉淀。
3. 芽头茶就比非芽头茶高级吗?
从茶学的标准来看,她在偷换概念,众所周知,茶叶采摘是有标准的:单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比如福鼎白茶,芽头做出来就是白毫银针,长出叶片出来,根据采摘标准和时间不同分为白牡丹和寿眉。
即便的是碎茶,也是茶加工的工艺的一种,比如英国皇室钟爱的红茶,无论是最早的正山小种还是祁门红茶,为了大量茶物质释放,都做成碎茶出口,并不能说,碎茶就比原叶茶差。
芽头与否,只是代表外形,等级,但并不是外形是芽头,就意味着“营养丰富”,因为不同的茶的标准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而大宗绿茶的标准:一级:一芽两叶一芽两叶占比50%以上,一芽三叶占比不超过30%,其它不超过20%就可以被定位一级绿茶,外形是评级的参考标准,并不代表绝对的品质。
以普洱生茶为例:台地茶种植与古树,台地种植因其单一性和种植密度,必然会大量使用肥料和农药,这点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符合规定的使用,通过检测都是符合标准的。但你让资深茶友是选择芽头好看的台地茶?还是选择条索粗大,不太好看的核心产区古树茶呢?
所以,等级高,不意味着好喝,比如贵州“龙井”会比真正的狮峰龙井好喝吗?同样都是芽头,都是43号或者乌牛早品种?茶的迷人之处正是它的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
或者换句话说,Chabiubiu为什么不把更好的“单芽头”白毫银针作为私房茶给自己的消费者呢?而是在卖给大家白牡丹和寿眉呢?是因为白毫银针不好吗?
所以不能以原叶、芽头等作为销售噱头,这对于茶行业是不公允的。
4. 原产地有好茶?
Chabiubiu还宣称原产地,比如福建福鼎白茶产区,除了大家熟悉的太姥山、磻溪镇、管阳镇、点头镇,但还有贯岭镇、叠石乡、嵛山镇等地,甚至在各种原产地还有用其他外山产区的茶冒充原产地的茶在本地销售,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不同的产区,口感和价格相差巨大,也是不法商家的障眼法之一。
另外,即便是真正的核心原产地,也并不代表茶品质就优质高端,不同的海拔、生长环境、茶园管理、采摘时间、气候、采摘标准、工艺、存储等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茶的品质。
以台湾茶为例,台湾南投是最大产茶区,但同样低海拔的四季春茶和高海拔的大禹岭冬茶,价格相差数十倍,环球国际有机认证,需要400多项标准,空气,土壤等都要评测,一些高海拔产区为了有机,采用人工除草和人工有机肥管理等方式,成本更高。曾有媒体报道称,不法茶商将大陆生产的绿茶、花茶、乌龙茶等先以出口的方式运到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再以转运的方式到台湾,用以充当台湾当地茶叶,然后转卖给游客,所以台湾工艺生产的“台式茶”与真正优质的“台湾茶”也是天壤之别。
5. 机器制茶和新工艺的矛与盾?
在另外一篇软文中,chabiubiu还提到:机器加工纵然能提升效率,有助于大规模生产,但这只是硬件而已。相比之下,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还得靠老祖宗千百年锤炼下来的传统工艺、造茶经验,他们才是制茶的“灵魂”。
chabiubiu宣传采用世界排名前三的设备,配合不断改良的发酵、焙火工艺,去除了某些茶款之中的青味,创造出更符合国人口感习惯的茶味。
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说法,无法看懂创始人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机器或者传统工艺,从常识上,机器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并不会改变茶的生产工艺,本身发酵度就是中国六大茶类的重要基础,既然你用设备改变了传统工艺,也就不符合国标了。
一些茶本身就会带有青味,这是一种醇类物质,会随着温度和时间转化,包括阳光日晒对于酶类的转化非常重要,都是影响茶口感的基础常识,一味的循序手工或者强调机器新工艺,都是不科学的,好的工艺首先要符合传统工艺,国标的标准也是来自传统工艺,不要把企业标准偷换为“好”的表现。
800一斤的“私房原叶茶”到底贵不贵?
其实,很多网友在微博也对于Chabiubiu产品的价格表示了质疑,不少网友对于一盒30克售价50块的价格表示了质疑,按照500克计算,一斤茶的成本超过800块。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活方式,是离不开茶的,换句话说,生活茶就应该平民化,不能因为有好看的包装,就卖过高的价格,毕竟这类新消费的茶品跟专业级发烧级茶品还是泾渭分明,合理的定价也是决定销量的重要因素。
800块一斤成本的茶,还需要保证原料采购、生产、包装、渠道费用、运营费用以及利润,茶叶毛利率一直较高,所以网友的质疑的潜台词是:800一斤的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以白牡丹为例,2023年福鼎核心产区点头的一级白牡丹通货采购价格平均水平在 200多一斤,源头茶厂的数据可能略有差异,但结果也呼之欲出:在保证正品的前提下,以Chabiubiu的模式卖800一斤的确不太便宜。
虽然“私房原叶茶”强调其稀缺性,但在吸引资本进入的过程中,大规模采购和销售是不可避免的,这与“私房”的概念又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稀缺的原料数量是无法满足大量销售的,大量采购才能降低成本.
茶的价格跟品质固然成正比,价格仅仅是参考的一部分,但是前提是“货优价低”,如果高价低质只会是短期行为,市场会用脚投票。
购买新消费茶饮的消费者大多数是新手,他们对茶的了解可能仅仅是基于此次的购买经验,如果他们体验不佳,可能会对整个茶产业产生偏见,从而影响他们未来对茶的购买意愿。因此,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我们都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笔者认为,创业是有风险的,作为创业者要有危机意识,根据市场情况稳健选择市场策略,所谓新消费行业,也并不能脱离传统商业本质,以好的产品和口碑获取市场认可,这才是新消费品正确的未来之路。
来源: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