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绿叶的时空之旅——大谷滴水香探秘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滴水香是徽州地区优良的茶树品种,原主要分布在歙县溪头镇大谷运双河口、岱岭、南岳、大北山一带,后经推广,产区扩大到溪头镇汪满田村、木岭后、竦坑村等地。1995年版《歙县志》在“第五篇茶业”“第三节茶树良种”中介绍:“本县良种有黄山群体种、大谷滴水香群体种和竹铺大叶群体种。分别是生产黄山毛峰、大谷炒青和老竹大方的主要品种。”《歙县茶树良种化发展进程与思考》也有说明:“歙县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全国进行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调查,该县有黄山群体种、大谷滴水香群体种、竹铺大叶群体种。三个群体种生产的代表性茶叶分别是黄山毛峰、大谷炒青和老竹大方。大谷滴水香群体种主要分布于溪头镇大谷运村双河口一带。1985年被安徽省农业厅定为省级推广地方良种。该种较黄山种芽叶稍小,叶片质感较黄山种柔软,更适宜做卷曲型等类茶叶,外形紧结,滋味浓厚。”
1989年《徽州地区简志》记载茶树品种“地方良种”时述:“徽州茶树资源丰富,优良群体品种自然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高。主要有8种。”即祁门槠叶种、祁门杨树林种、歙县黄山种、休宁茗洲种、休宁松萝种、歙县滴水香种、歙县竹铺大叶种、绩溪金山种。在介绍“歙县滴水香种”时述:“歙县滴水香种主要分布在歙县大谷运乡和竦坑乡,适宜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
歙县是名茶荟萃之地,种茶历史悠久。唐陆羽《茶经》就有歙州产茶的记载。《徽州府志》记载,歙县产茶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隆庆。大谷滴水香茶叶亦很早就有。《新安柯氏宗谱》等记载,元代初叶,柯氏从绩溪来大谷运结茅种山,大谷运滴水香茶树就被发现采摘。民国时期,谷川半溪小学(后为大谷运中心学校所在地)就是由当时的桃岭茶商和当地的有识之士创立的。可见那时大谷运的茶叶已有大量生产,并外销全国各地。大谷运地处深山,位于歙县溪头镇西北部(大谷运1950年后曾为乡政府所在地,2004年12月后乡政府撤并,归属溪头镇。2008年由原大谷运村与双河口村合并,行政村名称为大谷运村)。“该茶区地邻峭壁,滩环深溪,壁山云海,溪连雾天者居多”,交通不便,由此滴水香未被外人识。柯灵权在《溪头志》中叙述:本地区传统初制茶叶品种为大谷炒青、跳岭毛峰,以大谷炒青为主。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部分社队曾试产过烘青,数量有限。跳岭毛峰清末生产,曾有一段鼎盛时期,民国歙县志因而有载。抗日战争时期即停产,改制炒青茶。大谷炒青鲜叶因多产于深山幽谷,擅水土甜腴,气候宜茶之利,芽肥厚而多白毫,生叶富兰花之芬芳,冲泡后汤色清亮微绿,饮之又带炒板栗清香,滋味醇厚,入口先感微麻后觉甘饴,耐冲泡,泡五开仍有余卤。民国8年(1919)《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繁表》载大谷炒青有“麻珠”名品。炒青,历史上即为畅销品。南宋绍熙间(1190-1194)蓝田叶念九“收买茶叶发往南京出售……市之果数倍其利”。清光绪中,大谷运村柯振庭即运大谷炒青“至大连、营口、哈尔滨即苏俄边界”贩卖,“经营既久,遂获厚利”。今沪杭老茶客仍以嗜大谷炒青为好。憾者,山区闭塞,采风未及,加之大谷炒青外销皆归入绿茶,致其名未显。
大谷运是新安江二级支流布射河的源头地区,山深林茂谷幽,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终年云雾弥漫,百卉飘香,是成就大谷滴水香茶树品种的佳境。但对大谷运滴水香茶树品种的发现命名却始于上世纪80年代。根据现有史料,上世纪60年代,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等单位对歙县、祁门、霍山等10个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徽州地区1975年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本地区历史上优异的地方群体茶树品种,确定11个乡为自然留种区。此时歙县大谷运滴水香还不在其列。
1973年2月《徽州科技》(第二期)介绍安徽名茶祁红和屯绿,亦未见歙县大谷运滴水香。在该杂志《屯绿安徽名茶(之二)》一文中,徽州地区外贸公司罗水详写道:“屯绿”是屯溪绿茶的简称。据“皖南茶叶概述”所载,始于太平天国初期(1820-1850),先是婺源东乡俞德昌、俞德和、胡源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各制了绿茶千百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优厚,以后外销市场扩大,产区也由婺源而及休宁、歙县等地。因为大部分茶叶都在屯溪集中加工和输出,故称屯绿。现在主要产地是徽州地区的休宁、歙县、宁国、绩溪四县以及祁门东乡、黟县城区附近,太平、旌德县亦有生产。现今的江西婺源县(以前属安徽省)和浙江淳安、遂安、开化等县所产绿茶也都以“屯绿为名外销”。屯绿品质优良,历史上早就著称国际市场,为国外消费者所喜爱。祁门东乡凫溪口一带所产绿茶最著名。其中以凫溪口、下土坑、杨村、李坑口出产的为最好,号称“四大名家”茶,一向为屯绿之冠。1896年创制的抽珍和特贡两个花色,当时到沪审评,即以品质特异而誉满茶界。屯绿的品质特点,叶片肥厚柔嫩,条索细紧匀称,色绿呈灰发亮,肉质芳香隽永,有特殊的樱草香气,滋味醇和,无一般茶叶的苦涩味而闻名中外,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深为世界嗜茶者的欢迎”。
另外1975年歙县革命委员会农水局编写的《歙县茶叶生产手册》、1981年安徽省茶叶畜产公司徽州分公司编写的《徽州地区各类毛茶收购价格表》等书中亦未提及大谷运滴水香茶树品种茶。
直到1980年至1984年安徽省农业厅根据农业部厦门会议精神,组织人员深入重点产茶地、县名茶产区进行大规模的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历经4年整理出39个品种、类型和特异单株,基本摸清名茶产区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大谷运滴水香茶树品种才赫然其列。
大谷滴水香茶树品种被发现命名后,当时徽州地区外贸公司、茶科所和调研人员对大谷运滴水香茶树品种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大谷运滴水香品种茶叶有发芽早,生育期长的特点,萌芽期在3月12日至3月18日间。而且发现茶树品种与成茶品质密切相关,采自大谷运滴水香茶树品种的炒青绿茶及烘青、毛峰,在歙县早有盛名。1982年,徽州地区评审全地区9个地方良种的炒青毛茶品质,大谷滴水香获得第二名。采自大谷滴水香茶树的成品茶品种多样,特种成品茶滴水香品质更高,现今影响不断扩大。上世纪70年代前,采自大谷滴水香茶树的成品茶主要以大谷炒青、大谷烘青、大谷毛峰为主。上世纪70年代后,为贯彻落实全国、省茶叶会议精神,大谷运地区开始试制成品茶新品种,谓之名优茶。
由此产自大谷运的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等成品茶也应运而生。
来源:黄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 从档案资料了解福鼎的茶叶生产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