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又被问到 普洱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上)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某一日与一位北方茶友聊茶的时候,

被问到了一个堪称“经典”的问题,

那就是“普洱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一眼看到这个问题,

脑海中一时间涌现出了与之相关的诸多考量。

虽然当时草草回复,

但这个问题始终仍在心头萦绕着。

相信这位茶友也问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在此我也将那些“诸多考量”进行了一些梳理,

在此做一点小小的分享。

“纯料”“古树”

不同语境下的概念厘清

从市场或者消费者的感性认识之中,“纯料”与“古树”是一对天然的搭档,后者是前者的潜台词,暗示着这是运用优质古树茶原料制作的茶品,它传递出的情感信息还包括了,品质优秀、纯净无杂等。而一说到拼配,则整个氛围发生了变化,除非是涉及到一些年份较为久远的中期茶、老茶时,消费者难免会感受到一种“纯净中掺杂了异物”的别扭感,而这种纯粹的感性认识其实是通过一部分茶叶的经营者在日常交流和行为中传递出去的,它本身就非常不客观,带有没依据没道理的主观判断。

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试图剥离这种主观感受,就会发现“纯料”的概念里应该包括了用某一片区域的台地茶制作的茶品或者某一片区域有机茶制作的茶品等。

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市场上或者消费者口中,从来不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拼配”也是如此,它当然包括了古树茶、台地茶的拼配、不同区域间古树茶或台地茶的拼配、不同树龄古树茶的拼配,甚至还包括了古树茶与台地茶原料的拼配,还有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原料进行拼配。

所以,单纯以这两个名称来进行快速简单的判断往往让人无从下手,或者可以这样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很容易,而要科学准确的回答却并不容易。接下来,本文将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讲讲这二者之间的关联与冲突。

从历史上看

“拼配还是纯料”这不是个问题

云南,边陲之地,从历史上来看很难在中原主流文化的历史记载中留下确切的痕迹。虽然在明清时期普洱茶达到辉煌的巅峰,但是直接的关于普洱茶制作工艺细节的内容却寥寥无几。但是普洱茶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长期保存,所以通过留存至今的百年普洱茶实物,后人也可以一窥普洱茶的秘密。

可以从一直在拍卖会上创下价格新高的福元昌号茶饼开始,看看当时的制茶人是如何表白自己制茶的初衷和心声的。福元昌号的内飞文字如下:“本号易武大街开张福元昌记,专办普洱正山,地道细嫩尖芽,加工督造,历年已久,远近驰名,诚恐假冒,故特家此内票以杜蒙混。主人余福生。”

在这段文字中,至少可以看到两点:第一,关于茶饼的原料来源只说来自“普洱正山”,这个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涵盖了整个普洱茶的产区了。第二,对于选用的原料等级,制茶人只是强调了“细嫩”,以凸显原料的珍贵与稀有,但并没有提供更多选料标准。

宋聘号、敬昌号等茶庄存留下来的内飞中也有类似的文字记述。可见,当时的制茶者们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春茶、细嫩等方面,但是,并没有主动地划分或者说突出原料产区的意识。

在此,不妨在此大胆揣测一下当时的茶园状况。根据现有的古茶园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茶园要么集中在少数民族村寨周边的森林中,要么分布在村寨中、田亩旁,构成一种类似茶粮套种的结构。这些茶树的形态都是乔木型,树龄在数十年至数百年不等。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茶园、茶地只有这样一种形态结构,所以,对于当时的普洱茶庄来说,似乎并不需要特别强调,只要保证原料来自“普洱正山”这一核心产区就可以了。而且受限于原料产量和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各个农户的毛茶汇聚在一起走出村寨,各个村寨的毛茶又通过马帮运输到较大的集散地,层层汇聚之后,来到了易武大街。

所以,当时的“纯料”基本就是较大的产区级,不太可能进一步细分。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第三空间”再现新机!茶馆行业如何借势谋局,逆风翻盘?

下一篇当我又被问到 普洱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下)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