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故宫贡茶珍藏,祝贺“中国茶”申遗成功!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明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轴

说到制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茶的培育、采制、品饮、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此次元旦假期为读者推荐的好书就是故宫经典系列——《故宫贡茶图典》。书中收录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贡茶,以产地、品种为编目,增加省份概述、茶样审评、文献参考等相关内容,较为系统地对清代贡茶进行发掘与研究。下面就让我们品一盏香茗,读一卷经典,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光。

《故宫贡茶图典》封面

贡茶文化是中国古代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之一。作为皇家专用的茶叶,贡茶精选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通过严苛筛选,精心加工制成。从茶叶原料、加工水平及其外包装等方面来看,贡茶都是历代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

清代是中国古代贡茶文化发展的顶峰。古籍资料、清宫记档及故宫院藏的四百余件茶文物,让我们能够一览千百年来茶叶产区、品类变化,遍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地方名茶。

《故宫贡茶图典》内文页

安 徽

徽茶名目繁多,所载有开火茶、苦茶、雀舌、莲心、金芽、北源茶、紫霞茶、翠云茶、雅山茶、片茶、仙芝、嫩蕊、金地茶、茗地源茶、仙人掌茶,以及梅花片、兰花头、松萝茶等。安徽茶叶以六安州所产最为著名。六安茶进贡始于明代。到清代,清光绪《六安州志》载:“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廷常进之品。”

银针茶

银针茶产自原安徽六安州及其所属霍山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纂修的《霍山县志》中记载:“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银针取枝顶一枪。银针茶与同产自霍山的雀舌茶、梅片茶等都作为贡品入贡。

银针茶

茶叶罐  长 19.5 厘米 宽 8 厘米 高 23.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梅片贡茶

梅片贡茶产自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纂修的《霍山县志》中记载:“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次曰雀舌,又次曰梅花片。”银针取枝顶一枪,雀舌取枝顶二叶微展者,梅花片则是选择最嫩的茶叶。这几类茶叶一直是重要的贡茶品类,如乾隆二十九年(1764),安徽巡抚讬庸进银针、雀舌、梅片茶各四十瓶。

梅片贡茶

茶叶罐  长 20 厘米  宽 9.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珠兰茶

清代珠兰茶与银针茶、梅片贡茶等同为安徽重要的贡茶品类。与其他类茶叶多以茶叶罐包装不同,珠兰茶的包装是以“桶”为单位的,这种桶的规格要比常见的茶叶匣大得多。

珠兰茶

茶叶罐  长 42 厘米  宽 37.5 厘米

高 30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福 建

福建贡茶,向为官家所重,而建宁茶甚至名甲天下。建茶见重于世,始于宋代。建州茶成名甚早,且进贡时期自宋迄清,持续甚久。

武夷茶

武夷茶产自福建武夷山(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清代有多种武夷茶入贡,包括武夷茶、小种花香、岩顶花香茶、莲心花茶等。

武夷茶

茶叶匣  长 50.5 厘米  宽 11.5 厘米

高 20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岩顶花香茶

武夷山山顶因土质稀少,故称“岩”,岩顶花香即产自武夷山上的茶叶。清代产自武夷山区的茶叶大量进贡,在档案中可见的有武夷茶、岩顶花香茶、小种花香茶、天柱花香茶、工夫花香茶、莲心茶、莲心尖茶等数种。

岩顶花香茶

外盒 长30厘米 宽18厘米 高11厘米

茶叶罐 长6.8厘米 宽4.7厘米 高9.5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花香茶

花香茶产自福建武夷山区(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是清代武夷岩茶中重要的茶品之一,也是清代武夷贡茶的重要品类。如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九日,福建巡抚定长进花香茶二十七瓶。图中所示茶叶罐为锡罐,四花瓣形,顶口有黄色封签,上有“花香茶”字样。内茶叶满罐,茶叶卷曲均匀,茶芽细嫩。

花香茶

茶叶罐 长 19.5 厘米 宽 19.5 厘米 高 28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贵 州

按民国时期任可澄撰《贵州通志》记载,贵州各属均产茶,区域分布极广。其中以贵阳府贵定县云雾山产最为有名。贵州茶种类繁多,据记载,大致有石阡茶、湄潭眉尖茶、东山茶、坡柳茶、珠兰茶、安顺茶、高树茶、晏茶、丛茶、毛尖、苦茶、老鹰茶、苦丁茶、女儿茶、甜茶等品类名目。贵州茶叶品质上佳。《贵州通志》记载:“诸处产茶,色味颇佳。”其中,“贵定云雾山产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

贵定芽茶

贵定芽茶产自原贵州贵阳府贵定县(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乾隆六年(1741)《贵州通志》记载,贵阳府物产中,“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在清代文献档案中,贵州的贵定芽茶和龙里芽茶也是当地主要的贡茶品类。

贵定芽茶

茶叶罐  长 14.5 厘米  宽 8 厘米 高 16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湖 北

湖北茶叶产地分布较为广泛,据清代洪亮吉所撰《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载,湖北全省十府,贡茶地区主要有武昌府、宜昌府、施南府等,凡三府。据乾隆《湖广通志》记载,湖北产茶以武昌府通山县最为著名。其名目则有坡山凤髓、桃花绝品、仙人掌茶等。

通山茶

通山茶原湖北武昌府通山县(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为湖北传统贡茶。清代,通山茶是湖北最重要的贡茶品类之一。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湖广总督特成额进通山茶五箱,计五十瓶。

通山茶

茶叶罐  长 21 厘米  宽 6.5 厘米 高 27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湖 南

湖南产茶,历史较早,五代时即有贡茶记载,且额量不在少数。湘茶产地,分布较广,《宋史·地理志》称:“荆湖南北路,大率有材木茗荈之饶。”而《宋史·食货志》则称:“茶出潭、岳、辰、澧州。”又《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地……湖广武昌、荆州、长沙、宝庆。”《本草纲目》:“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茶陵。”

花卷茶

花卷茶,产自原湖南长沙府安化县(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为安化黑茶一类,因使用篾篓包装外表呈花格装,又称“花卷茶”。花卷茶创制于清道光年间,起初是为了方便运输而做成的树形紧压茶,后逐渐形成品牌。

花卷茶

通高 27.5 厘米  底径 17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江 苏

江苏自古就是贡茶大省,据康熙《江南通志》,江苏产茶州府,至少有常州府、苏州府、扬州府、江宁府、松江府等五府。江苏产茶,品质颇佳,成名亦甚早,其中阳羡茶唐代即已充贡,极见推重,当为苏茶第一。如明代许次纾《茶疏·产茶》称:“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

阳羡茶

阳羡茶产自原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或荆溪县(今江苏省宜兴市),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阳羡茶唐代就已入贡。明代学者许次纾在《茶疏》中称:“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从唐至清,阳羡茶都作为贡茶进贡宫廷。清代阳羡茶大量入贡。

阳羡茶

茶叶罐  长 20 厘米  宽 20 厘米 高 17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碧螺春

碧螺春原为野茶,明末清初时开始精制,现在较为公认的关于碧螺春确切记载是清代王应奎所撰的《柳南续笔》记载 ,碧螺春茶原名“吓杀人香”,康熙“己卯岁,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从此碧螺春每年入贡,一直延续到清末。

碧螺春

茶叶罐  长23 厘米  宽11.5 厘米 高17.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江 西

江西地处华东南地区,土气适宜,产茶之地甚多。《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地,江西: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吉安。”至少有五府。而据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记载,清代江西省十三府一州 , 除抚州、临江、南安三府不贡茶外,南昌、饶州、广信、南康、九江、建昌、吉安、瑞州、袁州、赣州等十府及宁都一州均有贡茶。

安远茶

安远茶产自原江西赣州府安远县(今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据《安远县志》记载,安远主要的产茶区域为古亨山和九龙嶂。安远茶自雍正五年(1727)开始进贡,一直持续到清末。

安远茶

茶叶罐  长21.5 厘米  宽7.5 厘米 高26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陕 西

陕西产茶历史较晚,按《陕西通志》记载:“宣和元年,邠州通判张益谦奏:陕西非产茶地。”可知宋代陕西尚不产茶。清代陕西贡茶,据清代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记载,全省七府二厅五州,贡茶之府州,唯有兴安及汉中二府。

吉利茶

吉利茶产自原陕西同州府大荔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为陕西重要的贡茶品类。

吉利茶

茶叶罐  长22 厘米  宽6.5 厘米 高24.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四 川

四川茶叶在中国古代贡茶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唐代的蜀州、邛州、雅州、绵州等地都是当时著名的贡茶产区。清代,四川贡茶品类繁多,数量很大。据《养吉斋丛录》记载,四川贡茶有仙茶、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观音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等。诸如仙茶等在清代属于品级较高的茶品。清代贡茶中以银质容器包装的只有四川的五种茶品,即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观音茶和春茗茶。仙茶作为皇家最重大之典礼郊天及祀太庙之供品,每岁仅贡三百三十五叶。四川作为清代重要的产茶区,产量极高,茶叶贸易发达,其中尤以与藏区的茶马贸易最为著名。

仙 茶

仙茶产于四川雅州府名山县(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上清峰甘露井侧。据乾隆《雅州府志》记载:“仙茶,产蒙顶上清峰甘露井侧,叶厚而圆,色紫,味略苦,春末夏初始发,苔藓庇之,阴云覆焉。相传甘露祖师自岭表携灵茗植五顶,至今上清仅八小株,七株高仅四五寸,一株高仅尺二三寸,每岁摘叶止二三十片,常用栅栏封锁,其山顶土止寸许,故茶自汉到今,不长不减。”

仙茶

匣  长28 厘米  宽11 厘米  高27 厘米

茶叶罐 长9.4 厘米  宽4 厘米 高11.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陪茶

陪茶产于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上清峰。《蒙顶茶说》记载,仙茶园以外产者,曰陪茶。陪茶为仙茶次一级贡茶茶品。

陪茶

茶叶罐  底径3 厘米 口径2.7 厘米 高11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蒙山茶

蒙山茶产自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上清峰,即蒙顶茶。《名山县新志》中记载:“蒙山,在县西北,至顶十五里。境内镇山也。”蒙山茶与仙茶、菱角湾茶等都是四川重要的贡茶品类。

蒙山茶

茶叶罐  长18.5 厘米 宽18.5 厘米 高36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云 南

云南最有名的是普洱茶。普洱茶主要产区为六茶山,如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攸乐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漫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普洱蕊茶

中国茶叶名称中,名为“蕊茶”“芽茶”的茶品很多,多指细嫩的茶芽或茶叶。在档案记载中,我们也会看到许多“蕊茶”或“芽茶”的记载。在故宫博物院茶叶文物序列中,与这件蕊茶相似的文物共有五件,名称都是“蕊茶”。我们对盒内茶叶进行比对,可以认定这种蕊茶为普洱茶,产自云南普洱府思茅厅(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在文献档案中,清代进贡的八类普洱茶中就有“普洱蕊茶”这一类。因此,可以确定,这就是普洱蕊茶。

普洱蕊茶

茶叶罐  长7 厘米  宽7 厘米 高10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普洱茶膏

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代普洱茶膏文物共有两种。一种是每盒有3层,每层7行,每行4个,每盒共计84块,这是较小的一种。另一种每盒有4层,每层6行,每行6个,每盒共计144 块。虽然盒有所区别,但普洱茶膏的大小是一样的。

普洱茶膏

盒  长17.5 厘米  宽10.5 厘米 高3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普洱茶团

普洱茶产自云南省普洱地区的六大茶山。清代普洱茶进贡的品种,按照阮福的《普洱茶记》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这是每年土贡的常例。

最大型普洱茶团

高16 厘米  直径20 厘米  重2.5 千克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浙 江

浙江自古为茶叶大省,浙江贡茶,盛于唐朝。清代刘源长辑《茶史》记载:“《茶经》云:浙西以顾渚茶为上。唐时充贡,岁清明日抵京。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故称紫笋。”

浙江对茶学贡献独到。众所周知,茶圣陆羽曾长期居住于浙江湖州苕溪,并在此完成著作《茶经》,传世不朽。自此茶学方始自成体系,蔚为大观。而浙江亦名茶代出,长盛不衰,影响非殊浅泛。浙江茶叶佳品极多,享有盛誉。如前所述,唐代之时,湖州长兴之顾渚紫笋即已名满天下。而后世浙江各州府茶叶勃兴,不一而足,交相争胜,蔚为壮观。比至清代,龙井茶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康熙帝与乾隆帝均曾六下江南,乾隆帝有数十首龙井茶诗存世。

龙井茶

龙井茶产自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谷雨前采摘制作。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类之一。清代,龙井茶作为重要的贡茶品类很受宫廷的重视,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龙井茶进贡,乾隆帝也有数十首关于龙井茶的诗歌存世。

龙井茶

匣  长21 厘米  宽20.5 厘米  高10.5 厘米

茶叶罐  长6.8 厘米  宽4.7 厘米 高9.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灵山茗茶

灵山茗茶产自浙江宁波府象山县普陀山(今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灵山茗茶

茶叶罐  长8.8 厘米  宽3.8 厘米 高11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人参茶膏

人参茶膏和桂花茶膏均是由浙江地方官进贡到宫廷的,按“任土作贡”的原则,其产地应为浙江。茶膏是茶叶的再生加工产品。清代宫廷茶膏,除常见的普洱茶膏外,还有人参茶膏、桂花茶膏等几类,人参茶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人参制成的茶膏,桂花茶膏即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桂花。

人参茶膏

罐  高10.5 厘米  底径5 厘米  口径5 厘米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云南沱茶·销法沱:第一款走进欧洲的普洱茶

下一篇湖北茶入“年夜饭”,不看不知道,原来有这好吃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