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落落间,古六山的荣光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倚邦及六大茶山的兴起

尽管无数次看过关于倚邦老街的图片和文字,但由于是第一来到的缘故,倚邦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是陌生的。

放无人机时,本来想拍的是倚邦庄园的茶厂,没想到随着无人机不断升高,一片在山脊上延展而开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当我问许永伟这是哪里时,他有些惊讶地看了我一眼说:“这是倚邦老街啊!”

说是老街,其实已经很难找出老的感觉,除了几件遗留下来的石狮子、石础、石臼等老物件,以及偏安一隅保存还算完好的石板路外。然而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曾经有过辉煌的地位和过往。

六大茶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现在普洱茶界比较认可的观点,大致是易武、倚邦、蛮砖、革登、莽枝和攸乐。除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管辖外,其他5座均隶属勐腊县,其中倚邦、蛮砖、革登、莽枝均在象明彝族乡境内。

象明乡是西双版纳州唯一的彝族乡。所以,尽管明清时期不少来自四川、江西、湖广,以及云南省内石屏、元江等地的汉人大量进入到六大茶山,但经过上百年时间的洗礼,他们早已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与村寨、茶山融为了一体。现在如果有人再到这里宣召古老汉族的后裔,村民都会告诉你说,他们是彝族香堂人。

古六大茶山种茶最早始于何时,现已很难考证。按清代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卷十二》中“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的记载,当与孔明不无关系。但这段记述认真不得,权当是民间传说或文人附会就好。

综合各种史料记载,至少到明代中期,倚邦一带就已经茶园成片。明隆庆四年(1570)车里宣慰使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因为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被合为一个版纳,通称“茶山版纳”,办事机构就设在倚邦。所以从明庆隆年间到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都是茶山版纳的政治文化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以前六大茶山是车里宣慰使司的领地,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正式设立后,经改土归流,六大茶山划归普洱府管辖,由此迎来了更为辉煌的历史。这其中,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叫曹当斋。

曹当斋祖籍四川,祖父曹大洲在康熙初年到倚邦一带经商运茶,并在倚邦安家落户。刚开始,曹当斋只是倚邦土司下的一位中低级武官,因协助清政府改土归流过程中平乱有功,被封为土千总,后来又成为六大茶山的管理者。他倾心发展倚邦的茶叶生产和贸易规模,制定对茶山的管理条例,整修道路以利商人进入倚邦采购贩运茶叶。在此期间,四川、江西、湖北,以及云南的石屏、元江等地大量汉人,也开始进入倚邦种茶经商。

随着汉人的进入,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倚邦和六大茶山。乾隆十四年(1749)年,倚邦建起了关帝庙、川主庙、财神庙、江西会馆、石屏会馆等场所,并在呈龙脊背状的倚邦山梁上,用石板铺成了三条丁字形的石板街道,正街因形似龙脊,又有人把倚邦街称为龙脊街。

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园一片接着一片,从补元江边一直延伸到习崆山,总面积超过了2万亩。仰仗交通的便利,到倚邦的商贩和马帮纷至沓来。良好的交易环境,使倚邦商号林立,并迅速发展成以茶叶交易为主,其他生活日常用品为补的商易集镇。

倚邦还是当时陆路通往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的咽喉要地,不仅是普洱府的贡茶采办地,也是朝廷扼制南疆的军事要地。

动荡中走向衰落

普洱茶因具有“性温、下气、消食”,以及“性温味香,异于他产”的特点,至迟在雍正年间被列入贡茶。随着普洱府的正式设立,以及改土归流的成功,在普洱贡茶的诱因下,普洱茶开始名噪一时,六大茶山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称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然而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在1840年至1949年间产销量却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趋势,虽几经沉浮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据1951年初的调查显示,“因茶叶销路日滞,致使遍地茶山,任其荒芜,近年产量仅为数百担”。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普洱茶最初为藏销。雍正十三年(1735),云南“始定茶法”,由户部每年颁发茶引3000张,每张载茶32筒。也就是说,除按例上贡外,每年允许商人从集散地普洱府所属思茅厅,采办3000引普洱茶经大理托运至藏区销售。乾隆年间增加到5000引,嘉庆年间增加到10000引,从中足见普洱茶贸易的日益发达,以及茶山的兴旺发展。

然而在1853-1876、1856-1873年间,云南境内先后爆发了由李文学领导的哀牢山区彝族起义,以及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等反清运动。前者控制了思普边区的进出要道、关哨,后者则先后攻陷了除省城昆明及曲靖、东川、昭通之外的云南各州县。普洱茶运销的北上道路受阻,普洱、思茅一带复于清同治元年(1862)被起义军占领,产销顿形减色。

清代末期,普洱茶已经在四川、湖北、江苏、北京等省市热销,特别是四川已经成为普洱茶的主要销区之一,每年运销达1400担。到民国初年,云南地方不靖,兵戎四起。护国运动、川滇黔军阀混战相继爆发,百姓生灵涂炭,入川道路受阻。

六大茶山毗邻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从六大茶山出发,沿红河、澜沧江水路可达越南和老挝,另有多条陆路可以抵达各国境内。这些边境地区,大多是同种同源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边民间过往甚密,茶叶、棉花、盐布等边境贸易一直以来较为繁荣。但在19世纪下半叶,英法两国入侵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实行殖民统治,20世纪40年代日军入侵这些国家,都给普洱茶的外贸和俏销,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事实上,清代、民国时期,六大茶山一直遭遇兵乱、火灾等的影响。1885年,李熙龄在《思茅厅志·课程》中称:“自兵燹(杜文秀回民起义)后,六茶山砍殁殆尽,产茶稀少,商贩零星。”20世纪20年代,曼乃、倚邦等地屡次发生大灾,大部分茶树被焚毁,茶叶产量急剧下降,不足原产量的一半。

对倚邦老街来说,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于一把持续了三天三夜的大火。1942年正月,因为民国政府当局征税重于往年,攸乐茶山曼卡寨老四号召各受压迫民族反抗汉、傣两族的统治,得到镇越(今易武)、佛海、思茅、越南等地瑶人、阿卡的响应,火烧倚邦街。时任云南省民政厅督导员的张杠,在1944年1月12日的考察日记中写道:“……行40余里抵倚邦。有茅屋三四十栋,萧条荒凉。在民国十六七年,该地年产茶叶2000余担,有人口120余户,皆瓦屋,设象明县,有土司衙门。

土司曹仲书,改土归流,至今担任保长职务,尚有巍然雄伟石屏会馆。于三十一年(1942)3月被瑶、卡500余人攻陷,将一切房舍烧毁殆尽……”同年3月,张杠在报告中称:“三十年(1941)9月,车里(今景洪市)攸乐叛变,至三十一年2月,蔓延该县(镇越),有36寨参加,集合叛民二三千人,烧毁倚邦街子。”

除此之外,货币混乱与贬值使得茶商无利可图,再加上茶区不时地发生瘟疫令人口剧减、茶园荒废等,也是近代六大茶山衰落的原因之一。

易武的强势崛起

每次到易武,都会抽空去老街走走。尽管和其他地方的老街、古镇一样,易武老街也在慢慢变新,给我们留下追古思幽的印记越来越少,但这座边地小镇的起起落落,一直是近现代以来普洱茶市场趋势的风向标,并在普洱茶的现代复兴中起到了“引爆点”的作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六大茶山,是按1957年西双版纳州政府组织,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带队,对六大茶山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当时现存的茶山范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最后得出六大茶山分别是易武、倚邦、莽枝、攸乐、蛮砖、革登。

易武排在了第一,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时,无论是茶山范围还是产茶量方面易武茶山均处第一。但在道光年间以前的文献上,关于六大茶山的记载均没有易武的名字。较早记载六大茶山的《滇海虞衡志》:“出普洱所属的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漫撒。”即便是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关于六大茶山也只有漫撒,而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才把漫撒改换成了易武。

从漫撒到易武,这种转换的背后同样和清朝汉族移民的大量进入有关。在早期的六大茶山中,漫撒算是规模和产量都比较小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漫撒被纳入贡茶行列后,因匪患使得漫撒百姓奔散逃离。易武土司为了完成贡茶任务,破例招纳汉人进入。后来随着汉人的大量进入,因漫撒人满为患而移居易武,并将易武能开辟种茶的土地都开发完毕了。从地理上看,漫撒与易武两山之间相互连通,在汉人不断向易武迁徙并开发茶园的过程中,易武以后起之秀的姿态不仅取代了漫撒茶山的地位,还发展成了六大茶山中产量第一的茶山。

咸丰年间(1851-1861),受李文学、杜文秀起义的影响,滇藏商道受阻,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等五大茶山销路不畅,易武茶商则另辟蹊径地将茶叶大量销往越南、香港及东南亚地区,避开了战乱带来的影响,一时间取代倚邦跃居六大茶山之首。这时期,易武的茶庄商号多达30多个,比较有名的有宋聘号、车顺号、同庆号、同兴号等。其中,同庆号等还在国外设立了分公司,东南亚各国所饮用的普洱茶大多为易武商号所制。

但跟其他古茶山一样,易武也在各种历史的变因中衰落了。特别是1949年国民党93师溃退时,易武作为逃亡金三角地区的陆路出口,遭遇到93师残余的反复抢劫和纵火焚烧,茶农纷纷迁徙外地,繁盛一时的茶庄商号也先后倒闭或在大火中被焚毁,易武茶业难以避免地走向衰退。

此后在40多年的历史时间里,易武以至古六大茶山都是落寂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普洱茶在港台一带逐步趋热,台湾茶人吕礼臻、曾至贤、陈怀远等来到易武开始了普洱茶的“朝圣之旅”。随后在台湾茶人的带动下,易武茶开始以产区的名义率先复兴,并惠及到其他古茶山。

正如曾经绽放过的历史荣光一样,易武在现代普洱茶的全面复兴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前后,在普洱茶界先辈的共同努力下,沉睡了半个世纪的易武被唤醒,并在复兴的过程中留下如今一再被我们提及的96真淳雅号、98顺时兴易武春尖、99易昌、99绿大树、首批99大渡岗、一片叶等颇具传奇色彩的精品茶品。

更重要的是,在易武茶复兴的过程中,那些已经被时光淹没的老字号,那些已经被人逐渐遗忘的制茶方法被慢慢寻回。与此同时,崭新的品牌、精进的工艺开始萌发,为2005年后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全面。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享受一个人的当下,在茶中专注地释放自己

下一篇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