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轴理论”看普洱茶山经济聚落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流动、聚集、扩散、影响……一座座茶山名镇和其背后优质的生态资源、贸易潜力和古树茶的物稀价昂,至少从明、清朝代就吸引着远居庙堂者的目光,如今这里依旧吸引着全云南、大湾区甚至是全国、南亚东南亚等全球性质的资本(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本),所有的一切围绕着各名山、名镇不断汇聚碰撞,融合升级,逐渐成为了今天以各茶山名镇为中心,往四周不断辐射去的普洱茶山经济聚落。

所以,我们不满足于浮光掠影,尝试以更为理性和深入的角度去看待茶山上人、物与资金的流动轨迹。

有谁能想到,生长在澜沧江中下游的野生茶树,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会在不同的产茶地区形成一个又一个繁荣的经济群落,迎来众多人的追捧。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会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涌入茶山,甚至有不少商人不惜投入万金,成立茶号、茶庄,让云南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而成倍获利。随着普洱茶在近现代的复兴,古树茶带来的山头热,实质上是普洱茶从品饮价值到文化价值的再发现,由此带动普洱茶产区逐渐形成了几个产业集群。除了有自然资源的支撑以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因市场需求而日渐完善的相关产业链配套,让普洱茶产区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中心,并以此辐射周边产区,出现了颇具潜力的如布朗山、景迈山和勐库茶区等普洱茶名山古镇引领下的茶山经济聚落。

以茶山经济聚落为核心的普洱茶产业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财力进入圈层,与名山名寨形成良性循环,对普洱茶产业起到了一种引领作用。

在云南茶山经济圈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都是符合点轴理论来进行的。从最初的古普洱府,到倚邦古镇再到易武古镇,再到如今的勐海县,不同时代,茶叶重镇有着不同的历史华章。

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盛期。经过长时间的沉寂,进入现代社会的普洱茶产业经多年发展,涌现出了不少名山头,名山寨。经过百年历史的积淀,这些山头都有着不同厚重的历史背景,有些甚至会有传奇的色彩。名山头古树茶本身就是稀缺资源的代名词,山头之后的文化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金流入。这些山头名寨各自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经济圈,主要集中在云南产茶区的普洱思茅区、版纳勐海县和临沧的双江,彼此独立,辐射不同的范围,相互之间又有联系。

和当年石屏商人走进古六大茶山开创普洱茶繁荣的贸易市场一般,由于这些年普洱茶发展的良好机遇,吸引了众多茶商和资本来到茶山扎堆,造成普洱茶产业聚集,同时,他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理性选择,又带来了一条条地理聚集型产业链。

现代茶山经济聚落和过去完全不同,属于经济地理价值与产业聚集效应的叠加。中国茶产业发展,是对时间与空间的经营,大产业链是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布局上的。走进勐海县,八公里工业园区随处可见普洱茶企的加工厂,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原料、初制、精制、包装、仓储、物流、渠道、文化传播和熟茶发酵等时间布局中所包含的步骤,都能够在这里全部完成,这也解释了为何茶企纷纷来此建厂发展的原因。

从名山名寨到茶叶之都,形成了现代普洱茶聚集型产业链,也是普洱茶山经济聚落最核心的部分,实质上是对普洱茶名山古镇从品饮价值、文化价值到高端稀缺资源的再发现。目前云南已经形成核心驱动引擎的有勐海茶区、勐库茶区和澜沧茶区,除了炙手可热的易武茶区、班章茶区、冰岛茶区,还有很多其他细分山头的优势,比如正在形成的曼松、景迈、邦东、困鹿山等大茶区。

如同中国的经济地理布局,已经进入了区域大城市与城市群驱动阶段。云南的茶山经济地理布局,是由名山名寨所驱动的。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同的茶山经济聚落也进入了规模优势竞争阶段,以大益为首的省内大茶企,纷纷调转车头,试图通过弯道超车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大茶企有更加强大的资金实力来争取名山古寨的稀缺资源,他们之间对于名山茶区之间的竞争,也会直接推动云南茶产业的前进。

随着高速公路网、航空网和中老铁路的建成,古老的茶马古道为轴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现代茶山经济圈有着发达的交通来形成更多的“轴”来覆盖全省,滇西南将形成版纳的景洪、勐腊、勐海、磨憨为开放前沿,思茅、宁洱为腹地与战略纵深的普洱版纳一体化开发格局。这也意味着将会形成更多的点与轴的联动,产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本文节选自

《从“点-轴理论”看普洱茶山经济聚落》

作者丨水苍玉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2年5月刊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普洱茶舆论两极分化!不能让垃圾茶,造成普洱不好喝的错误认知

下一篇普洱茶投资分析:老茶的有价无市还有可能是囤积居奇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