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茶史话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茶叶做到老,茶名记不了。”这是茶圈流行的俗语,可见中国茶之多之广。茶人深感压力,乃至发出如无奈的感慨;又深为骄傲,则以如此低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幽默。

有一款茶知名度不是很高却是一款有灵性的历史名茶它就是祁门安茶

其名有多种如徽青、老六安、笠仔茶、安徽篮茶等那么这些名字的由来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因药效名奇茶

有一种茶,早在明末清初时,已在两广和东南亚那边流传甚广。因其药效明显,民间便称其为奇茶。它就是祁门安茶。

将有药效的安茶称为奇茶,其实是有缘由的:说是清初,祁门做安茶的孙义顺号老板,运茶下广东。一日在鄱阳湖码头遇一广东戴姓郎中,想搭船回家,但身无分文。茶老板爽快答应了,且一路好茶好酒相待。佛家有因果报应一说,这在茶老板身上,颇见验证。行程数月,他们终于到达广东,遇上这里瘟疫流行,百姓叫苦不迭。戴郎中当即挂牌行医,问诊号脉。郎中为了感谢茶老板,开药方时,在每剂药方中开三钱安茶为药引,不想效果奇好,瘟疫患者居然死里逃生。百姓感谢郎中,郎中轻描淡写答到:都是安茶的功劳。从此安茶可治瘟疫的消息不胫而走,故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安茶名声大震,以致被人们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称为奇茶。

胡钜春茶票

因借名叫老六安

祁门安茶,其实是官名、学名。论历史,此茶最早叫六安茶。何为六安?稍懂地理的人都知道,皖西大别山腹地是也;而祁门地处皖南,属黄山西脉延伸。虽同属安徽,然区位一西一南,山不靠,水不连,区划明显不搭,明明风马牛不相及,何以茶名张冠李戴,错配鸳鸯?

货架标明六安茶

专家学者纷纷开脑洞、查史籍、考依据、挖来历、理来由,经多方求索,硬是将安茶呼为六安茶事,下面几种说法流传较为广泛:

一为仿六安茶说。此说来自民国时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胡浩川,其在《祁红制造》《祁红运输》均说:祁门所产茶叶,除红茶为主要制品外,间有少数绿茶,以仿照六安茶之制法,遂袭称安茶。 胡浩川先生是六安人,对六安茶事了解透彻,后在祁工作,祁门茶事,谙熟心中,两两相较,作出判断,貌似可信度高,于是众人齐帮腔,情有可原。

当代安茶部分包装

二为安溪茶说。此说来自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其在1960年《安徽茶经》说:祁红原产绿茶,多属安溪绿茶,故叫安茶。但陈教授又说:是否定论,有待研究六安和安溪绿茶历史时,再仔细论证。遗憾的是,后来并无下文。

三为安徽茶简称安茶。持此说者为祁门茶商程世瑞。此人于民国间运送最后一批安茶到广东,他问佛山区老板:为什么将我们这种茶叶,称作安茶?区老板答:安茶就是安徽茶。你们省所产茶叶,东南亚最欢迎的,仅此一种,大家叫为安徽茶。可是这个徽字不好认,我们口语习惯,不喜欢用三个字称呼某某茶,于是便去掉徽字,简称为安茶。

广东通草画

四为借六安茶之名。持此说有两人,一是已故茶学家詹罗九先生,他在《七碗清风自六安·六安茶记录》中说:六安茶名满天下,借名之事在所难免。祁门是古老茶区,茶产丰而质亦胜,乃商贾营销安茶,遂借六安茶之名耳。

百年安茶汤

除此之外,祁门产地还有一说。即所谓六安茶,是因其对人体有平六气、安六腑之功而名。此说貌似更具科学性,然因属民间说法,流传不广,影响不大。

因包装名笠仔茶

祁门安茶在两广和东南亚,又叫篮茶,抑或笠仔茶。说篮茶,是因其最小包装的篾篓,形似竹篮而名;说笠仔茶,是因篾篓中衬箬叶,防水防潮,与斗笠同功而名。

台湾地区对“六安篮茶”的报道

竹篾也罢,箬叶也好,均属生态环保有机纯天然之物,淳朴简陋,外形粗放,质地粗疏,表面看土得掉渣,然而满满田园风味,泥土芳香,令人着迷。这种奇特古朴的包装,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地域化、个性化,渗透了中国文化大俗大雅的精神,无疑为巧用心计、匠心独具之作。

因级别称六安骨

有一种茶外观看上去杂碎乱梗,刚硬颗粒,铁锈红色,长短不一,粗细不匀,毫无茶样,看相极糟糕。但将其投茶冲水,须臾茶汤橙红明亮,晶莹剔透,艳如琥珀,香气幽幽,如丝如缕,它叫六安骨。

茶梗汤色也很浓郁

从前两广南洋平头百姓最喜欢,尤其水手船工将它作随身必备神药,下海打鱼买不起好茶,就买这种茶,故又叫渔夫茶。又因竹篓似筋,箬叶似皮,也叫筋皮茶。

品质较好的安茶为挑选上上芽蕊细尖,不惜工本,精工制作,再陈化三年而来,本钱不小,身显价贵,天天饮用,非富庶之家,一般享受不起。而六安骨,原料粗,价位低,朴实无华,货真物廉,平淡显真。物有上中下,茶也不例外,好茶细喝,粗茶粗喝,除接待贵客外,取此六安骨、渔夫茶、筋皮茶,茶的品相虽一般,然内涵丰富,领略过后,被山野原味包围,幸福满身心。

还名徽青和香六安

安茶称谓多多,上述以外,还有广东茶、徽青、香六安等。

现在安茶之前有地区叫广东茶,是专门做给广东人喝的。广东茶是民国称谓,且仅是产地祁门的称呼,普及程度低,多数人不知道。然而,一叫便是300余年。

通草画中见六安

徽青。兴许有人说,不就青茶嘛?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青茶,其实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称谓,专指乌龙茶。而安茶并非乌龙茶。缘此知,此徽青与青茶,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两码事。追根溯源问缘由,原在于早年茶名较乱,称呼不规范。譬如1960年许正在《安徽史学·安徽茶叶史略》载:清光绪以前,祁门原制青茶,运销两广,制法类似六安,俗称安茶。从中可见,这种模糊称谓,源于清末民国,后来大流传,乃至到20世纪50年代初仍在使用。

香六安。确切地说,这种称谓纯属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特产。据2016年12月《台湾·茶艺》卢亭均撰《自家拼配茶品香六安》载:香六安是香港老式茶庄自家调配的茶品,茶味不俗,流行数十年,受一般中下阶层消费者欢迎。

老安茶广告

祁门安茶是一款颇具色彩的文化名茶。经历跌宕传奇,掌故异彩纷呈,历为文人雅士所爱,古书《红楼梦》《儒林外史》有载,近又被港人以此为题材,拍成电影《茶盗》,热播一时,颇有影响。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喝茶是如何提高幸福感?

下一篇一人一室,以时光煮茶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