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蓝孔雀 那些南峤往事……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南峤茶厂自2003年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
20年的光阴中,这个茶厂的茶品估摸有上千种,创始人唐杰近年来细心地将2003年至2014年的茶品整理成册,取名为《南峤事典2003-2014》,册子拿在手中掂量着也有两斤沉。
翻开册子,能在每一款茶品的背后看到南峤茶厂建立以来的心路,无论是港台茶商的批量定制茶、纪念茶还是自身的独家出品,身为标号级普洱茶时代中的老茶厂,南峤茶品往事历历在目,一饼饼茶叶中,也承载着昔日老茶人的梦想与荣光。
从“754”说起的
南峤茶品二三事
“南峤”这个名称的普洱茶,在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在芳村大部分茶商的手中,都不难见到南峤的茶品,比如“云南七子饼茶754”(简称“754”)“勐海乔木野生茶孔雀系列”“班章王系列”等产品。而这些较为经典的“标号级”普洱茶产品的产生背景,在唐杰这样的老一辈做茶人的讲述中,显得简单质朴而又流露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勐海茶厂的“7542”因其生产规模、茶品品质和后期的陈化效果等因素,在目前的普洱茶市场中是公认的茶品标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珠三角、港台地区不少客商都认可这款茶,供不应求的情境下打开了二线茶厂们的合作市场。“当时就有香港的客户拿着茶样来询问我们能不能做出这样的茶来,起定量都是20吨左右。”唐杰回忆。
“7542”,用数字命名并不文艺,但简洁明了,对消费者很友好,这串数字指的是勐海茶厂沿用1975年的配方,并采用4级茶青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至于“2”指代的是当时四大国营茶厂中的勐海茶厂。唐杰讲道,大家一般称当时的四大国营茶厂为一线茶厂,紧跟国营茶厂之后的建立起的民营茶厂为二线茶厂,比起勐海当地较早的黎明茶厂、郎河茶厂等,虽然南峤茶厂的成立时间较晚,但同样属于二线茶厂。不像四大国营茶厂有从1至4的官方茶厂编号,二线茶厂早期并没有相应的茶厂编号。
“没有就没有吧。”所幸,南峤茶厂早期生产的经典茶品“754”便由此得名。对于这批“754”,还有些细节,比如茶饼包装上的图标采用的是中茶公司的,而茶厂落款名则是南峤茶厂,普洱茶外行人可能会觉得有些看不明白,唐杰笑了笑补充解释到,“虽然当时二级茶厂就那么几家,但当时大家的品牌其实还没有做起来,使用中茶的商标能借此让更多人对自己的茶品有所认识,也对销售有帮助。”
经典茶品系列是有一定延续性的,但也有细微的改变。到了2007年生产的那批“754”上,已经增加了QS认证的图标和“车佛南”品牌的Logo,而其他的整体设计、原料的配方和工艺的传承都延续着以往一贯的传统。这样的茶品是有仪式感的,不仅传承着国营茶厂时代的经典原料配方与制作工艺,也在逐步开放的商业化竞争市场中努力追寻着现代化的契合点。
2007年生产的“754”上增加了QS认证和“车佛南”Logo
供图|南峤茶厂
当然,在2005年左右的那一段时间里,由于普洱茶市场的供不应求,中茶公司采用了授权商标使用的方式,由像南峤这样的二级茶厂承担着一定的代工生产业务,生产诸如“云南七子饼茶8981”“云南七子饼茶大红鹰8001”“中国云南茶叶中茶牌圆茶8981专供出口”等这些茶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茶品无论是在外包装还是内飞小票,都是没有南峤茶厂的字样的。对此不做评价,就像唐杰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这些都是每个时间段阶段性的市场特点,很正常,这没什么。”
“754”只是南峤茶厂诸多经典茶品中的一个代表。翻开《南峤事典》,整齐排列的往年茶品映入眼前,曾经在市场上听见的那些概念模糊的名称,花哨的茶品,在唐杰的介绍下,变成了有源可溯的普通茶品,而茶品背后那些关于国企改制、香港回归、经济转型的宏观叙事,在这些斑斓的普洱茶品中得到了另一种视角的具象化解读。
如果要区分当年标号级时代的普洱茶品和如今的有何区别,在唐杰看来有三:
一是原料有差别,以前的原料按照“六级十二等”的级别来收,不区分山头还是村寨,并且因为当时整体需求没有如今的大,原料基本都是大乔木的;
二是工艺有差别,以前偏向于手工生产,现在多是机械化生产;
三是市场有差别,以前多少有可追溯性,现在市场比较鱼龙混杂,认真做茶的人少了。“反正我要退休啦,西双版纳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哈哈。”唐杰在聊天中打趣道。
以普洱茶之名,
留下时代的纪念
“木质香、烟香明显,回甘好,口感厚润……”,采访时,唐杰分享了2007年的“蓝孔雀”,惊喜之中,笔者快速记录着味蕾的第一感觉。
而回忆也在这口十五年的茶汤中被拾起。唐杰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后,越来越多来自香港、台湾等地的客商因为对曾经老字号的普洱茶有着深刻的情缘,时代背景的机缘之下,他们也得到了突破计划经济市场枷锁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普洱茶原产地——云南,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普洱茶定制需求。
对茶品考究的需求方市场是标号级普洱茶的特点之一。唐杰回忆,那些来自港台的老茶人因为在浓厚的茶文化中生活经商,对茶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对茶品有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努力做好产品质量的恒定和稳定,诚信待客,才能让茶厂走得更好更远。与如今稍显浮躁的普洱茶市场比起来,标号级普洱茶那段时光,有着不可复制的阶段性特色:严格按照“六级十二等”划分的原料,传统的配方与工艺,做茶精益求精的匠心,朴素的印制包装风格……每一饼茶好像都带着温度,可以说是属于那个时代唯一的纪念。
唐杰坦诚分享,这些茶品间的原料工艺差距不大,都是围绕着当时“7542”“88青”这些经典茶品制作的,但不同茶人对老茶的滋味要求不同,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异追求让更多的茶品通过深厚的拼配技术得以面世……
现在回首看,对南峤往事的记忆不仅在来自港台客商、海外大批量定制的茶品上,一些纪念款的茶品背后也流露着旧时光的味道和曾经市场的肯定,比如2007年与白水清、德信茶叶联合制作的“南峤一号”,2004年在东南亚一条龙印级普洱品茶会中的“第二届国际印级普洱”,还有纪念黎明农场建厂五十周年的“黎明印象”。自1992年参加工作到2003年,唐杰在黎明茶厂从事过茶叶鲜叶收购,毛茶收购,茶叶初制、精制等工作,历经了茶厂团总支、宣传、工会、供销、党办等部门。
黎明的十年光景,唐杰铭记、感恩,加上自己的努力,让他拥有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硬核的制茶技术。在国企改制的风潮中,唐杰、黄旭东等五位原黎明茶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于2003年底合资创办了南峤茶厂。2005年,南峤茶厂已成立两年,就在这年,南峤为黎明茶厂制作了纪念款茶品——“黎明印象”。
南峤茶厂的勐海乔木野生茶 “蓝孔雀”系列
这些纪念款的茶品,和其他定制的茶品一样,对南峤有着重大的意义,甚至是划时代的纪念意义,“这些是时代的烙印。”唐杰感慨。
“车佛南”的情怀
南峤茶厂创办后,在原有制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于2004年初创办了“车佛南”牌普洱茶。车里、佛海、南峤,原为西双版纳现今的景洪、勐海、勐遮三地,取其首字,便成为了南峤“车佛南”品牌的初衷,本意很纯净,便是为了致敬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主要产区,更好地传承普洱茶文化。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地名,有远山树林的味道,也藏着老茶人心中的浪漫。
南峤茶厂成立初期,普洱茶市场早期的品牌如白水清、德信茶行和中粮中茶公司等都与南峤有着深度的合作,到了2007年,有“普洱茶教父”之称的白水清还邀请唐杰加入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
二十年转瞬即逝,唐杰介绍,南峤如今客户很多元化,“商业市场不停会有新的风口,老茶企业需要跟着时代不断转型,南峤目前线下依旧有客人定制,同时也在线上探索自己的平台。”
但每一段历史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1993年和2008年也被他视作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的特殊时间点。或许这并不是巧合。
在标号级普洱茶的时代,云南的茶企不少是民营企业,和过去几十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在体制外不断壮大的宏观步调相同,在承担公司经营风险的同时,这些茶企因为积极接触着以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前沿市场,通过普洱茶这种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产品,为云南在那个举国上下的“激荡三十年”间增添了更多可圈可点的故事,更为每个敢于在国企改制风潮下勇于博取,以自己特有的处事风格与观念去博得市场认可的茶企探路者赢得了光芒和特别的人生经历。
对于南峤来说,“做茶有技巧,做人要诚信”是唐杰和他的南峤团队在茶行业建立良好口碑的基石与锋芒所在。或许南峤团队的这份信条在二十年后来看,在繁杂浮躁的营销市场环境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在二十年前,与来自珠三角地区、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茶叶生意往来中,过硬的制茶技术和诚信的经营心法,是南峤闯出自己一席之地的关键,这也正是标号级普洱茶时代正向精神的缩影。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10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二泉映月也映茶
下一篇: 冬夜,煎茶待静者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