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加工技艺发达,茶叶产品种类丰富,因加工技艺与茶形、茶味、茶品质特性,形成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特色茶品。中国是茶饮大国,“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饮品,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名作《中国人》中所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生活增色不少。他在遍数中国人饮茶风习后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今天的中国人将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生产智慧与茶艺茶道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世界重视,这是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明中国展示中国文明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连接的范例。

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茶是日常生活饮品,茶又是文化观念的表达与社会连接的中介,茶是物质、精神与社会的复合载体,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茶是中国人喜好的饮品,它关联着中国人的身体与灵魂。中国人最早对于茶的认知,是茶对身体养护的药用价值。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这荼就是茶,茶字写法出现在唐中期。陆羽《茶经》的出现,奠定了“茶”的经典位置,如宋人梅尧臣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饮解毒、清心、解郁、化滞的原初药性功能,直到今天仍发挥着身体养护价值。

茶的生活价值的重要发现是茶的精神滋养与提振功能,这是茶由药用进入饮品的关键。在汉魏六朝时期养生说流行,茶醉的状态成为神秘性的体验,唐人卢仝七碗茶诗,说尽了饮茶的奥妙。唐朝佛教禅宗兴起,为了坐禅的清醒,茶成为提神醒脑的修行饮品,并促成社会饮茶风气的流行。据《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记述:“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种茶制茶贩茶成为农工商产业,城市茶铺兴起,“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饮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之后,围绕茶饮形成了茶艺茶礼与茶道,茶成为连接社会、显示趣味的重要“物像”。因茶之品质与饮茶的好尚,茶也被世人赋予廉、美、和、敬的伦理品性。

茶,在中国南部普遍种植,茶叶产量巨大且方便易得,饮茶方式俭朴,是适合大众消费的饮品。茶叶之廉,廉在它的亲民与清心;茶叶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饮品。茶是常绿植物,经过冬天霜雪的春芽,形质俱美,春天的韵味在一杯清茶中荡漾。茶之美,在于茶味醇甘,韵味的悠长,更在于品茶中相互谈心的温暖,这是人情之美;茶之和,在于饮茶促进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人事的调和。茶能解郁清心,抒发情志,达到神清气爽,中心平和;茶饮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清净与亲切的和谐和美氛围。茶之敬,在于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客来敬茶。饮茶有礼,茶礼繁简不一,均以诚敬为原则,茶礼以主人敬茶开始,以客人谢茶结束,主客之间以茶为媒,在敬奉与品饮中,生动地呈现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文明。茶之四德,温润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提振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

“茶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茶由物质形态与人的好尚对象,跃升为社会文化载体,成为社会团结与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当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传承与振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在社区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我们充分发挥茶饮清心明目的温良品性,养成饮茶习惯,以茶滋润与养护身心。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对茶这一抚慰人心、和谐社会的饮品的当代价值,有着更切近的社会需求。传承茶文化精神传统,倡导饮茶、品茶、爱茶与敬茶的社会风尚,让年轻人在可乐与其他气泡饮料的嗜好之外,多一种选择,从而热爱我们的国饮,同时修养身心,礼敬他人。当然,饮茶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我们可以通过采茶与制茶技艺的观摩学习,到泡茶与品茶和茶艺茶礼的习练与体验,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习得茶文化,熏陶与培育对茶文化遗产的感情,为中国茶文化的世代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连接的有效路径之一。

从社区与社会的整体角度看,茶饮习俗中的礼仪传统为沟通人际关系、调处社会矛盾、和谐社区社会提供了有效路径。茶馆茶室茶亭是社区的公共空间,定期的茶会茶聚茶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只要我们能坐下来,喝上几盏清茶,拉拉几句家常,自然是一片祥和气象。即使日常有些隔膜与不理解的情绪,相信也会在茶香中飘散。传统社会民间调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坐茶馆”“吃讲茶”。在年长而有德望的乡贤主持下,当事人面对面一番茶叙,从而达成相互妥协的化解。我们今天的社区民间调解员“和事佬”与“老娘舅”在调解民间生活纠纷时大约也采用的是这一方式。茶的和敬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都有着柔化与浸润的作用。定期的社区茶聚与茶会,或者茶艺展示,或者娱乐性的“斗茶”,都可以活跃社区生活滋润社区关系。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茶事礼仪的推广与茶香社区的建设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茶事活动不仅是我们和谐社区关系、促进社会团结的纽带,茶叶还是农业经济产品,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单位土地面积上茶叶收益远高于普通作物种植,而且茶叶的管理成本也低于一般作物种植,这就是江南一些地区普遍种植茶叶增收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制茶技艺的提升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茶叶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与茶叶相关的周边产品也得到有效带动。围绕茶产业形成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传统基础上得到持续扩展。大家知道,茶叶贸易是我们加强地区间社会联系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北方茶饮资源主要依赖南方输送,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的热门词汇,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农业地区以茶为生活资源的经济往来,促进了南北社会的相互依存,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与文化基础的构造。当今时代,茶产区与畜牧区依然保持着物资与人员交流的密切关系,奶茶是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饮品,也是外来旅游者品尝的佳品。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始终居于主要位置,中国茶叶文明与温柔敦厚的茶国性情,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世界表征。今天中国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的茶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茶艺茶道茶礼为世界人民所知晓,从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茶,作为生态饮品,自然安全,它千百年来守护着中国人的身体;茶作为文化载体与象征,柔和温良的伦理品性,长久地滋润并提振着中国人的心灵与精神。中国人离不开茶,茶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伴生物,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是中国人的文化发明,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吃茶去”,是友朋邻里的亲切邀请,更是传承与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北京茶世界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手里这碗茶 融入生活 成了生活

下一篇故宫藏画里的“围炉煮茶”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