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咖啡拉花更早的艺术,感受非遗“茶百戏”之美!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茶文化网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民间艺术,特点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宋代时在闽北茶区较为流行。

茶百戏在唐代已初现雏形,宋代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茶百戏的流行得益于朝廷的推崇,还有杨万里、陆游、欧阳修、苏轼等大批文人的推广和传播。

元代后,由于点茶法逐渐被泡茶法取代,分茶不再盛行。

明清时期,闽北一带仍有点茶、分茶流传。

近代后,点茶法基本失传。

经过不断地研究探索,2009年发掘并恢复了茶百戏这一古老技艺。

在宋代,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茶百戏与福建武夷山渊源颇深,宋代闽北武夷山一带,是点茶原料(团饼茶)和点茶器具(建盏)的重要产地,因此茶百戏盛行。茶百戏是在点茶基础上用清水画画的艺术,茶汤中图案的形成与点茶时茶汤的泡沫有密切关系。茶百戏可以使点茶形成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

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百戏”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讲到:

不仅对制作人的画功有要求

还考验其点茶的基本功

从一块饼茶开始,要经过

炙茶↓

碾茶↓

候汤↓

注汤↓

击拂↓

(搅拌出绵密持久的泡沫,也称茶汤悬浮液)

分茶↓

(茶匙加水或汤瓶注汤使茶汤幻变图案)

茶百戏是欣赏、品饮、保健兼备的饮茶活动,适应当代社会人们对娱乐产品多元素的需求。当然,茶百戏的恢复与再现,为认知宋代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宋代的慢生活美学,美在雨打芭蕉、庭院开阔的幽深,也美在茶汤幻化,水色丹青。人行草木间即为茶,宋人把心中的山水草木,泼在画里,也点在茶里。(来源:天下茶友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一带一路的“茶故事”

下一篇清贵的生活,还需一杯茶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